作者:百特曼       来源于:家长学院

《千与千寻》这部动画电影,许多观众早已对它相当熟悉,因为这是一部2001年的“老电影”,斩获过奥斯卡、柏林金熊等诸多大奖。十八年前,懵懂的我就被感动过。如今进电影院怀旧,突然发现一个问题,当初没看懂,对于剧情和我们的日常却都非常重要——那就是有关名字的魔力。

“千”与“千寻”,阴阳相隔

小时候稀里糊涂看完电影,以为主角小姑娘名字就叫“千与千寻”。这回复习,发现人家根本不是姓“千与”叫“千寻”,而是名叫“荻野千寻”(影片中被写成“获野千寻”)。后来千寻误入“神域”,不得已投靠魔法师汤婆婆后,原名被夺去,只留下一个“千”字作为工作时称呼的代号。所以电影片名的正确解读,应该是“千”(这个代号)与“千寻”(这个名字)。

当今我们看来,这好像没什么新鲜的。上外语课,或是进入外企工作,每个人就取个英文名。混演艺圈的,也经常放弃原名,新取个艺名。然而在日本、乃至整个东亚的传统文化中,名字可是了不起的大事。就像电影里小白龙告诉千寻的秘密:“名字一旦被夺走,就无法找到回家的路。”




上一篇我在沈阳修故宫

下一篇一起泡澡多开心



 【相关文章




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