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酉禾       来源于:家长学院

人类诞生伊始,兵器就始终稳居“高科技”最前沿。如今的高科技武器,已能足不出户、杀敌于千里之外,而近身肉搏的冷兵器,却依然让人血脉喷张。或许迷恋“儿戏”是人类本能,就像从机器时代迈入信息时代,人们对奥运会的狂热反而与日俱增。本栏目带你走入曾经的刀光剑影,解码冷兵器的演化。

升级:石块换青铜

上回说到自新石器时代起,人类就已站在食物链的巅峰。武器的主要用途,从狩猎转变为战争,这让矛的设计思路发生改变。四五千年前的夏末商初,我们的祖先踏入青铜时代。青铜是纯铜加入锡或铅的合金,也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合金。与以往打造矛头的石料相比,青铜坚硬、不易折断,高温下还具有强大的可塑性。于是矛的形制迅速演化。

青铜矛头的固定

石矛升级为青铜矛,首先体现在矛头的固定方式上。石矛为打制成形,固定在矛杆上只能采用扦插捆绑方式。这种结构在强力冲击下,矛头常会反向顶裂木杆。而青铜矛是铸造成形,很容易就能浇铸出个套筒结构——称作“骹”(qiāo,原指胫骨,取其空心之意),套在木杆顶端就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力。骹的横截面开始都是圆的,后来改为椭圆或菱形,目的是防止木杆转动松脱。矛的木杆随后有了更多功能设计,专称为“矜”(jīn),其特殊性留待后续。有骹套住矜还嫌不够牢固,商代骹矛底部大都有两个“耳穿”,还需绳索通过耳穿紧紧捆绑扎牢。到西周晚期,骹部穿孔打钉逐渐代替了耳穿捆绑固定,这样更节省成本,也避免了绳索断裂的隐患。




上一篇返回列表

下一篇二郎神的“千年成长记”



 【相关文章




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