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: 中华文脉   作者:佚名   热度:

  书院的经费来源既有地方士绅的捐赠,也有官府的补助,所以学费较低,普通学子也承受得起,各个阶层的学子都可以前来读书。一般来说,知名书院的师资力量往往十分雄厚,老师们大多为当时的名士。

  宋代书院十分兴盛,人们还评选出了最为著名的“四大书院”,即嵩阳书院、应天书院、岳麓书院、白鹿洞书院,相当于宋朝人心中最有分量的4所民办高等学府。

 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嵩山南麓,北宋理学家程颢、程颐兄弟曾在这里讲学,书院因而声名鹊起。

  应天书院又称“睢阳书院”,位于河南省商丘市,本为五代时后晋学者杨悫所创,因商丘为宋朝龙兴之地,所以在宋仁宗年间被升为“南京国子监”,从一所民办书院一跃成为官办一流高校。范仲淹、晏殊都曾在此讲学。

  岳麓书院是北宋潭州太守朱洞在岳麓山下建立的一所书院,南宋大儒朱熹曾在担任湖南安抚使期间重整岳麓书院,颁行《朱子书院教条》。在理学史上享有盛名的“湖湘学派”即发展于此。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曾在这里讲学,魏源、曾国藩、左宗棠等晚清名臣都曾在这里学习。

 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,始建于五代南唐时期,北宋时期曾毁于战火。后来,朱熹在出任南康(今江西省庐山市)知军时重建书院。他不仅亲自讲学,还邀请了当时的儒学大师吕祖谦、陆九渊等到此讲学。一时间,这里成了南宋的学术高地。

  此外,还有一些知名书院,比如南宋学者吕祖谦创建的丽泽书院,初创于宋、兴盛于明的东林书院等。东林书院有一副对联为后世广为传诵,“风声雨声读书声,声声入耳;家事国事天下事,事事关心”,表达了东林书院为学治世的精神。东林书院是晚明最为鼎盛的书院之一,支持者为数众多,甚至在朝堂上形成了以师生关系为主线的人际网络,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极大影响,这便是晚明政坛上颇具影响力的“东林党”。

  清末新政以后,全国的书院都被改为新式学堂,书院制度也退出了历史舞台。(邱俊霖)






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


上一篇:柳条边往事

下一篇:古诗词里的桥,穿越千年的感慨




  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