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佚名       来源于:世界儿童文学网

自古帝王家为了延续皇家血脉,巩固皇族的绝对统治,就会养一大群后宫,开枝散叶生出众多皇子,壮大自己的家族来维护自己家族的绝对统治。

朱元璋儿子列表(朱元璋与朱棣的战争)

比如草根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,害怕朱家好不容易打下来的“基业”易主,就有着26个儿子,虽然儿子多了皇朝不容易易姓,落入他人的手中概率会小很多,但是儿子们“坑爹”的概率就越来越高,比如清朝闹得轰轰烈烈的“九子夺嫡”为了争夺这个皇帝的位置,直接血溅太和殿,难以收场。

朱元璋儿子列表(朱元璋与朱棣的战争)

可老朱所建立明朝虽然是清朝的“前朝”,但农民出身的老朱就要谨慎得多,秉持着“皇明祖训”中“立嫡长子为皇太子”的祖训,26个儿子竟无一人敢言。

说是老朱的功劳,其实并不绝对,单单一祖训,并不足以让有野心之人臣服,不然古代也不会有那么多弑君弑父夺权的皇帝了。

朱元璋儿子列表(朱元璋与朱棣的战争)

这一些主要还是因为老朱的第一个儿子——长子“朱标”,朱标此人,可以说老朱的天下就是为朱标打的,而朱标的仁义行事,以及老朱为其铺的路,直接让朱标“如虎添翼”,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太子。

他不“自傲”,谦虚待人的同时,还有着威严霸气,不计前嫌的帮那些“犯错误”的太子们免去了很多处罚,所以25个弟弟对于朱标都是极为尊敬的,所以当皇太子朱标要当皇帝没有一个不服的。

可是朱标却英年病逝,这一下子权野上下都刮起了一股不稳定的“邪风”——老朱的天下该交给谁?

老朱认为是自己逼老大朱标逼的太紧了,所以导致了朱标的早逝,白发人送黑发人,老朱心里又愧疚又心痛,根据“立嫡长子”的祖训,本要传给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,但是其过早死亡,所以庶长子朱允炆就成为了“嫡长子继承制”的顺位继承人,合法合理。

但是这太子们,可直接炸开“锅”了,想着凭什么?可是还没想明白就被大侄子给算计了,朱棣眼看大侄子不仁义野心泛滥直接发动了“靖难之役”篡夺皇位。

朱棣发动的“靖难之役”持续了4年的惨烈战争,最终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,朱棣称帝,那么朱元璋这26个儿子在这四年间干了什么?

首先朱元璋的26个儿子其中,赵王朱杞和朱楠都是幼年早早夭折的,朱元璋出了名的护犊子,几乎是在每个儿子满月的时候就封了爵位,朱杞就是三岁的时候被封的赵王,然而朱楠夭折的时候实在太小了,所以没有封王。

还有6个人在“靖难之役”的时候,也已经战死或者病逝,英年病逝的大太子朱标,就不过多介绍了。

老二秦王朱樉。

出征西番,立下赫赫战功,在朱元璋警告其不要乱来的情况下,却创下了放在“五代十国”都无比荒唐的荒唐事,搞得人民百姓怨声载道,朱元璋气的直接大骂其禽兽。

经过好生劝导,朱樉始终目中无人自顾自的做着荒唐至极的禽兽事,最终朱元璋听说之后忍不了朱樉,召回其回到京城听候发落。

而大哥朱标奉命前往陕西看朱樉到底有多荒唐,结果作为老大哥还包庇了这小子一把,朱标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为朱樉求情,朱元璋决定再给其一次机会,结果朱标刚回来不久就病逝了。

因此朱元璋认为朱樉对于朱标得死有一定的责任,而后来朱樉也因为自作孽被宫女下毒身亡。

老三晋王朱棡。

朱棡是个传奇太子,其年幼便展现出超高的智商和强烈的手段,残暴无比,让人为其捏一把汗,结果长大后却出落成了一个足智多谋,温文尔雅的忠臣。

在大哥朱标死后,朱元璋为朱允炆铺的路就有老三晋王朱棡守护朱允炆这一环,可是晋王朱棡却在朱元璋驾崩两年前,染病去世了,朱允炆言:“三叔在,我何以至削藩?”

老八潭王朱梓

朱梓呢,装,很会装,但是最终被朱元璋发现淫乱后宫,滥杀无辜,镇守长沙的时候5年时间竟虐杀了482人,包括典仗、典薄二人,虽然不弑杀但是滥杀无辜。

可是朱元璋护犊子,只要不造反随你怎么着,巧的是潭王朱梓与胡惟庸案有牵扯,最终因在朱元璋突然召见自知事情败露,最终惊吓过度,携手妃子自焚而亡。

老十鲁王朱檀

老十朱檀能诗能武,德才兼备,可惜爱方士之术追求长生,最终炼制所谓“金丹”服用之后年仅二十岁暴毙而亡。

十二湘王朱柏

湘王朱柏的死对于朱棣有着很大的影响,朱柏小时候活泼可爱惹人喜欢,《湘献王神道碑文》记载 :王幼而美异,长而通明。

打小就是四哥朱棣的小跟班,倍受四哥朱棣喜爱,而朱柏打小就学习进步,训练刻苦,德才兼备文武双全,成年后整理群书残卷、带领部队平定叛军,一句“儿臣不得背对军父”,更是让朱元璋心花怒放。

朱柏可是这兄弟二十六人之中,除了大哥朱标最为仁义的人,可惜大侄子朱允炆成为建文帝之后直接逼得十二叔,举火自焚!

而后燕王朱棣得知弟弟居然被活活逼得举火自焚,怒从心起,决定了发动“靖难之役”!

在剩下的“十七个藩王”中,除了湘王朱柏自焚,还有周王朱橚、齐王朱榑、代王朱桂、岷王朱楩被削藩王,沦为庶人。

朱柏自焚是燕王朱棣起兵发动“靖难之役”的最后一根稻草,在黑衣宰相姚广孝的鼓动下朱棣就秉持着“不论民心,只信天道”的做法轰轰烈烈的开始作战。

除了造反的朱棣,还有五个藩王被朱允炆废,还有十二个王爷,大部分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,有的根本没有兵权,只能观察局势明哲保身。

但是还是有“思路”清晰的王爷,比如辽王朱植、谷王朱橞、宁王朱权三人。

他们三人中谷王朱橞蛇鼠两端,想要把两头得好处都占尽,最终游走在两边变得不三不四人人嫌弃,最终朱棣胜利后将其打入大牢,并剥夺官职,沦为庶人,惨死狱中。

宁王朱权本就看这个大侄子听信黄子澄等人的谗言,四处削藩逼死十二哥就不爽,在朱棣异常淋漓尽致的演技之后,终于把宁王朱权这个手握8万精兵,战车六千的大谋略家“拉拢”过来,收编了他的军队,为朱棣在几乎孤立无援的“靖难之役”中提供了超强战力。

辽王朱植支持大侄子朱允炆,直接就是“站错了队”,可是朱棣并没有将辽王朱植杀害,而是改藩国于荆州,一次不忠终生不用,辽王朱植还算运气好,最终虽然在荆州郁郁而终,但是也活了47岁,在永乐二十二年才去世。

看下来,这些朱元璋家的儿子们就没有一个让人省心的,所有欲望都让他们占了个遍,但细看就会发现每一个太子都没有什么“善终”这一说,病死、战死、毒死、夭折,自焚死法各不相同。

不难发现,当年“靖难之役”燕王朱棣几乎孤立无援,为什么还能打败拥有整个朝廷的朱允炆呢?其实主要还是朱元璋把朱允炆身边的将士“洗刷”干净了,只剩下了一些乱七八糟的草包谋臣,再加上建文帝太年轻,草包谋臣加上年轻的主子,如何不败?

朱棣可是身经百战的燕王!

参考文献:

《明太宗实录》

《明史·本纪第五·明成祖一》

《明史·本纪第六·明成祖二》

《明史·本纪第七·明成祖三》




上一篇煮熟的鸡蛋能放几天(怎么知道煮熟的鸡蛋坏没坏)

下一篇燕国是现在的哪里(秦朝六国现在的位置)



 【相关文章




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